首页 >> 玩机圈社区 > 精选经验 >

芒种的含义和风俗(芒种的习俗)

2023-02-10 19:55:09 来源: 用户: 

您好,现在柳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芒种的含义和风俗,芒种的习俗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芒种忙,麦上场”这一农谚形象描述了芒种时节,人们收获农作物的景象。

2、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交芒种节气。

3、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4、《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道:“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5、”就是说,大麦、小麦等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 谷、黍、稠等农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

6、农谚说“芒种芒种,忙忙种”,正道出了芒种的重要性和人们的忙碌。

7、芒种的民间习俗主要有煮梅、送花神、安苗、打 泥巴等,此外还有一些饮食习俗。

8、什么是芒种?所谓“芒种”,象征着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

9、芒种是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正式开始。

10、“二十四节气起源很早,春秋时代首先确立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之后不断进行完善,到秦汉时期,芒种等二十四节气名称即已确立。

11、”高巍介绍,在汉代《太初历》中,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

12、芒种一般在每年的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

13、古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曾有这样的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14、”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

15、“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16、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

17、“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18、[1] 左河水的《芒种》诗称其气象和农忙的情况为”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

19、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20、“中国古代按照时间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21、”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22、“古代认为‘阳极阴生’,芒种来临,夏季也愈发炎热,这时‘阴气’开始出现。

23、芒种来了,也是提醒人们注意调整生活习惯。

24、”高巍解释道。

25、农历四月十六日,在古典文学《红楼梦》里好像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第二十七回的饯春会。

26、"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

27、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28、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29、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

30、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

31、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芒种节这天,大观园里的女孩子都齐集饯行花神,充满了浪漫与欢喜,到处可闻听到女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所以这一天也称"女儿节"。

32、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

33、 每年在6月6日或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

34、芒种是反映物候的节令。

35、"芒"就是指一些有芒作物,如大麦、小麦开始成熟,将要收割,"种"就是种子的意思,或表明晚谷、黍、稷等作物播种最忙的季节。

36、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有人把"芒种"解释为"忙种"意思也是相通的。

37、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

38、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9、《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40、"意指大麦、小麦等到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

41、"春争日,夏争时",这"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

42、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43、民俗折叠送花神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

44、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送花神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45、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

46、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

47、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48、……""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由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

49、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50、[1]折叠安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

51、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

52、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53、折叠打泥巴仗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

54、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

55、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56、折叠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57、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

58、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59、 嫁树  芒种是农忙季节,在山西荣河开始收获大、小麦,当地人称之为“农忙”。

60、有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

61、”因此在此节气,妇女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

62、而在河北盐山则是在“忙中”这天有“嫁树”的习俗。

63、就是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64、送花神  芒种时节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

65、人们认为,芒种已过,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66、是日,人们要设案供物,焚香祭祀,来为花神饯行。

67、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

68、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

69、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70、  按照古老的说法,芒种过后,各种盛开的鲜花开始凋落,花神退位,人们便会隆重地为她践行,以表示感激之情,期盼来年再次相会,这就是送花神。

71、如今,送花神这一习俗已经不存在,而名著《红楼梦》里却有关于为花神饯行场面的精彩描写:“至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

72、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钱行。

73、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74、”“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绞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

75、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

76、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77、”这里大概说的是,大观园中的女孩儿们为花神饯行,首先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78、其次是为花神准备好上路的交通工具(轿马)以及庄严而堂皇的仪仗(“千旄旌幢”)。

79、  这段话中的“千旄旌幢”给大家解释一下:千,指的是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施是旗杆顶端缀有旋牛尾的旗,族与旋相似但另有五彩折羽装饰,幢之形似伞。

80、从中可看出,大户人家在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华丽场面,同样也展现出了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亲近感,表现出对生态的敏感和重视,很值得现代人思考与学习。

81、煮梅  芒种也是梅子成熟的时节,在南方每到5月、6月份梅子就会成熟。

82、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83、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

84、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85、  三国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到了芒种时节人们也会煮青梅,那么什么是煮梅呢?在我国,青梅主要生长在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省份,青梅性味甘平、果大、皮薄、有光泽、肉厚、核小、质脆细、汁多、酸度高、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果酸以及维生素C。

86、  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

87、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88、如今,加工青梅的方式有很多,如盐渍、制作蜜饯、取汁、熏制、酿酒、制药等。

89、  芒种时节有煮梅的习俗,这一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夏朝便已经有了。

90、  由于梅子味道酸涩,很难直接食用,必须要加工后方可食用,便有了煮梅。

91、煮梅的方法很多,有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千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人紫苏。

92、北方产的乌梅在我国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植、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

93、  如果在里面加人桂花卤,然后冰镇后再饮,则其味更绝。

94、现在有很多加工的梅干蜜饯,如话梅、奶梅及甘草梅等,都大受人们的喜欢。

95、安苗求丰收  芒种安苗是安徽绩溪的农事习俗。

96、相传“安苗”起源于唐末宋初,清道光末年起逐渐兴盛。

97、据史料记载,农历六月初六是天公天母寿辰,是日在田头地角鸣锣、烧纸、插小红旗。

98、伏岭、北村、胡家、锄头一带各村于芒种后第一个“龙虎日”请僧侣做斋,然后撑旗打鼓,抬着太尉老爷巡游田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故谓“安苗”。

99、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

100、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101、  芒种前,各农户稻秧栽插完毕,五谷下种,农民以此感到欣慰,为表喜悦,各村族长召集德高望重的长辈选择吉日,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102、于是,各村待最后一农户稻秧栽插完后,便由族长出示“安苗贴”昭示安苗日期,各村“安苗”不同日,由村主事视本村家事进展而定。

103、虽然各村做包、操不在同日,但在某村“安苗”之日内,不仅本村人可随意走家串户品尝安苗包、棵,外村人也可进村入户同亨口福,其乐融融,充满了节日气氛。

104、  打泥巴仗  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黎平县一带的侗族,在每年的芒种前后,也就是分栽秧苗的时节,都会过一个青年男女欢乐嬉闹的“打泥巴仗”节日。

105、  在侗族有一个传统习惯,就是婚后,姑娘一般先不住在男方家里,只有农忙和节庆时,才由同伴陪同来到夫家小住几天。

106、这时候,男方家里会把秧田整好,安排好分栽秧苗的日子后,就要邀集一些青年前来帮忙,并由新郎的姐妹去迎接新娘回来共同插秧。

107、而新娘也要邀集一些女伴同来。

108、节日那天,新婚夫妇和大家一起来到田间插秧,插秧的时候男女青年之间相互竞争,比谁动作快,场面非常热闹。

109、秧苗插完后,小伙子们会故意挑衅,借故向姑娘们身上甩泥巴。

110、姑娘们当然也不示弱,会共同发起反击,双方都抓起田里的泥巴互相投掷,这阵势还真像是两军交战。

111、如果数人一起将对方抓住,就要将她(他)按倒在水田中翻滚,使其沾一身烂泥,狼狈不堪。

112、  新郎的父母会站在田边观看,而不参与其中。

113、往往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受对方青睐的人。

114、到最后所有人都玩累了,身上也全都是泥巴了,大家就会一起来到河边溪旁,边清洗边打水仗。

115、芒种就是在一边劳作,一边嬉戏中度过的。

116、新娘在前一天来时,带有一担五色糯米饭和100个煮熟的红色鸡蛋。

117、节日后返回娘家时,夫家姐妹要以更多的五色饭和红鸭蛋为她们送行。

118、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梅等。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