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原文及翻译注音版(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4-05-30 01:20:40 来源:
导读 今天之间网归一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原文及翻译注音版,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原文及翻译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

今天之间网归一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原文及翻译注音版,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原文及翻译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翻译为: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2、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3、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4、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5、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原文为: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12、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13、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14、文章主旨: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15、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16、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反一正,一是一异,相辅相成地说明了同一人生哲理的两面。

18、既不使人因正面说教而感沉闷,又不为邀人眷顾而故发惊人之谈;既娓娓动听,又给人警策;既不庸,又不妄。

19、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命题的明确提出,在孟子也许只是为了给人以政治道德上的启迪。

20、但作为一条具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其影响绝不仅仅表现在政治道德上。

21、特别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两句,直接导引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创造的一条极重要的美学原则的形成,这就是“发愤抒情”这一美学创作原则。

22、这亦是千百年来,孟子此篇所以脍炙人口的原因。

23、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2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大家看了会喜欢。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