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作业(问作业)

时间:2023-09-23 08:36:44 来源:
导读 您好,现在蔡蔡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不懂就要问作业,问作业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作业成本计算制度作为...

您好,现在蔡蔡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不懂就要问作业,问作业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作业成本计算制度作为会计界新的动向之一‚近几年已被广泛关注。

2、作业成本计算制度也称作业成本制‚是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础依据‚根据产品产生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

3、引进该制度无论对我国会计学科建设‚还是对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将受益匪浅。

4、 一、成本动因定义 成本动因亦称成本驱动因素‚是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

5、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对作业成本计算法加以了解:成本动因是指决定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动或事项。

6、它可以是一个事项、一项活动或作业。

7、从广义上说‚成本动因的确定是作业成本计算实施的一部分;狭义的看‚它又可视作企业控制制造费用努力的一部分。

8、一般而言‚成本动因支配着成本行动‚决定着成本的产生‚并可作为分配成本的标准。

9、作业和成本动因的区别在于作业是为达到组织的目的和组织内部各部门的目标所需的种种行为;而成本动因是导致成本升降的因素。

10、 二、成本动因的分类 在作业成本法下,从成本归属的角度,作业成本动因可分为三类:执行动因、(均衡)数量动因和强度动因。

11、 执行动因。

12、若某项作业被重复执行时,每次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差别很小,这时作业的执行次数即可作为成本动因。

13、作业成本除以作业执行次数,即是作业成本动因率。

14、在设计作业成本系统时,一定要在分析有关作业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业主体的意见,慎重确认执行动因,以避免由此引起成本动因信息失真。

15、常见的具有执行动因的作业有订单处理等。

16、 2、数量动因。

17、当某项作业多次执行中,资源费用的消耗表现出明显的变异,不过若资源费用的消耗跟作业时间或其他数量量度之间存在近似的正比例关系,这时称成本动因为数量动因。

18、数量动因可表现为作业时间,也可表现为耗费资源的体积、重量等量度。

19、作业成本除以数量动因的总计,即可得到成本动因率。

20、同执行动因相比,数量动因的精确度有了质的提高,但应用数量动因的成本费用也增加了很多,为每种产品都可能多次消耗不同的作业,观察和记录每次作业花费的时间或资源耗费的数量是一项繁杂而庞大的工作。

21、有些公司在应用作业成本方法的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编制“复杂程度指数”的方法。

22、假定成本计算对象的复杂程度与消耗某作业时花费的时间或其他度量成正比例,则可以一定复杂程度的成本计算对象为基准,将其他成本计算对象与之进行复杂程度的对比,得出复杂程度指数。

23、分配成本费用时,复杂程度指数乘以基准成本计算对象的数量动因,即可作为参与指数编制的成本计算对象的数量动因了。

24、 3、强度动因。

25、有些产品、劳务或顾客需要一些具有特殊性的作业,在作业执行过程中资源的耗费并不具备执行动因或数量动因的条件,这时需要对作业作个别追踪记录,直接把作业成本归属于成本计算对象。

26、这种成本动因称之为强度动因,由于直接归属作业成本,所以不需要计算成本动因率。

27、应用强度动因进行成本的数量归属是最精确的,也是最符合逻辑的,但花费成本最多。

28、只有那些作业成本较大、每次执行时资源消耗又无规律可循的作业,才应用强度动因。

29、如同样是由安装调试作业中心执行的某次产品的安装调试作业,由于技术要求高,需聘请外来专家,租用外单位的高级仪器,并且作业时间集中等原因,跟一般作业区别较大,不宜采用执行动因或数量动因,则应直接把成本归属到产品中去。

30、 三、确定成本动因的必要性 传统的成本系统通过假定数量是惟一的成本动因而过分简化了成本的产生过程。

31、在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里‚生产的数量可通过产生的单位数来计算;而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中‚直接人工小时或直接人工金额‚甚至机器小时数则通常被用作单位数的替代品。

32、随着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折旧费、维修、动力等费用由制造成本变成了制造费用。

33、显然‚这种情况下“驱动”制造费用将导致不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而将数量动因扩展为一系列更为复杂的成本动因‚使得生产成本组成项目“各得其所”的使用不同的动因‚则无疑将改善制作费用分配‚近而导致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

34、使得传统的对“期间费用”作一次性扣除‚而不加分配的作法成为历史。

35、确认成本动因的必要性还表现在‚它会帮助我们清晰的看出哪些产品利润较高‚哪些产品处在微利和保本状态。

36、而这一点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却是不易觉察到的‚成本动因的确定有助于企业有效降低成本。

37、 四、成本动因概念的引起对成本性态划分的影响 传统的成本系统根据各项成本与数量‚将成本划成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半变动成本三种。

38、这样的处理方式忽视了成本还可以随着数量以外的因素而变动‚即成本的可变性观念。

39、事实上‚成本形态是由成本动因所支配的‚要把各种费用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上去‚首先要了解成本性态‚以便识别出恰当的成本动因。

40、按照这种观念‚成本可划分为短期变动成本和长期变动成本。

41、短期变动成本即原来的变动成本‚它随产品的产生数量成比例变动‚对它应该利用“与数量相关的成本动因”;长期变动成本则以作业为基础‚它随作业消耗量的变动而变动‚对它应该利用“与作业相关的成本动因”。

42、须指出的是‚长期变动成本的变动与作业量的变动并不是同步进行的‚两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个时间差‚即本期作业量的增减并不一定会立即引起本期的长期变动成本的相应变化‚其影响可能要到下一期或更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显示出来。

43、如产品批次计划一旦制定下来‚即便企业决定减少本期的生产批次‚但已经发生的生产批次计划指定成本并不会马上减少‚需要分摊到各个产品批次中去。

44、正是由于长期变动成本的这一特点‚传统上常把这部分成本视为固定成本。

45、而该“制度”把长期变动成本与短期变动成本区别的较为清楚。

46、 五、影响成本动因选择的因素 从定量角度而言‚成本动因的确认可通过在各种动因和相互成本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而展开;就较为主观的手段来说‚成本动因的确认又可通过涉及成本的部门和主管讨论决定。

47、因此‚影响成本动因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四个:(1)计算成本动因的成本;(2)选定成本动因与实际作业消耗间的相关性;(3)成本动因的采用所导致的行为;(4)采用成本动因的数量。

48、毫无疑问‚计算成本动因的成本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49、成本——效益分析对于任何新的成本管理程序而言是适宜的。

50、其次‚是成本动因同涉及的成本相关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应考虑的因素。

51、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可通过统计的方法或直观的确定‚然而‚成本——效益考虑应优先于对较高相关性的关注。

52、再次‚应考虑的又一个因素是动因的行为或刺激方面。

53、减少动因将降低报告成本‚从而激励企业法人去努力减少交易或所采用的任何动因的数量。

54、最后‚尚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即采用成本动因的数量。

55、企业通常都要经历一个确认很多的成本动因‚来重新汇总成本库并选择有限数量成本动因的过程。

56、最终选定成本动因的数量取决于成本库的数量、成本的多样性、所要求的精确程度和成本——效益密不可分。

57、尽管确认适宜的成本动因能为企业实现降低成本目标创造条件‚但确认过程实施起来仍有三个难点:(1)重新汇总成本库和成本动因过程带来的不准确性。

58、这是一个主要难点。

59、(2)成本。

60、成本是采用多种成本动因的又一障碍。

61、(3)总体复杂性。

62、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制造过程日趋复杂‚这种情况下确认成本动因是困难的。

63、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要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产权制度的改革‚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而且必须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