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现在蔡蔡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三进三出,三进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古建中叙述面阔单位间,进深单位为进三间三进指,这座房子面阔为三间,进深为三进延伸: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如一进院落,两进院落中国人建房子,不是像现在,先以基本的度量单位“米”来测量再设计,而是依据阳数,3、5、7、9,以“间”为基础单位,也就是说根据建筑土地的范围,先确定间数(所谓间就是两榀屋架所合围的空间),再由间构成一栋建筑。
2、从这个逻辑上,“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单位,每个间而又依据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面积,乃至整体建筑。
3、斗口 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4、 中国清代官式建筑设计中的基本模数,又称“口数”或“口份”,见于清工部《工程做法》。
5、斗口原指斗栱(清式平身科)的坐斗中承托昂、翘的卯口,卯口的宽度一般就是栱材方料的宽度。
6、清代以斗口尺度作为设计的基本模数,因此斗口成为模数单位量。
7、此种设计方法被称为“斗口制”。
8、 清代“足材”为材厚二倍,斗栱每拽架(每跳)为三斗口,每踩高为二斗口,全为整数。
9、斗口值为宋制材份中份值的十倍,计算简便。
10、清制的斗口从六寸到一寸共分十一个等级,级差均为半寸。
11、不过一至四等的大型斗口尚未见实物,十等和十一等的小型斗口仅见于牌楼和琉璃门。
12、常用的斗口为六至八等(三寸半至二寸半斗口)。
13、用材普遍缩小,是清代斗栱的特点。
14、 房屋的步架和进深紧密相关,又是建筑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因而在清代建筑设计中首先明确檩数(如清工部《工程做法》中对几檩庑殿顶或歇山顶的规定),根据步架定椽径(椽径为1.5斗口)和柱径(椽柱径为6斗),求出斗口,则其他尺度都可依此推算。
15、面阔尺度可按斗栱的攒当计,清代一般殿阁的明间斗栱为六攒,翘昂斗栱每攒间距11斗口,于是明间面阔即为7×11斗口=77斗口(一斗二升交麻叶和一斗三升的攒当为 8斗口)。
16、次间斗栱依次递减。
17、进深按通面阔的 5/8,并核正攒当,定出确切尺度。
18、在房屋高度方面,檐柱高为60斗口(或从地面至蚂蚱头下皮为70斗口),于是檐部尺寸即可确定。
19、再按举架坡度定出侧样,梁架部位均有依据。
20、至于每个构件的尺寸,小至升斗,大至梁枋,均按口份确定。
21、有些构件虽然以柱径计算(如柱顶厚为一个柱径,古镜高为1/5柱径,上槛为1/2柱径等),由于檐柱径为 6斗口,金柱径为6.6斗口,实际上一切尺度均与斗口尺寸有比例的关系。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