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则不如书的事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要详细的例子 快)

时间:2023-09-24 07:51:38 来源:
导读 您好,现在蔡蔡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尽信书则不如书的事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要详细的例子 快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

您好,现在蔡蔡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尽信书则不如书的事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要详细的例子 快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赵括纸上谈兵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2、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3、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

4、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5、”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

6、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

7、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8、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9、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10、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完全相信书本上所说的,不如不要书。

11、其根本道理是指不要太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时代在变迁,信息也在改变,读书时对书上的知识需要加以分析,如果情况不同却把书本上的知识照搬往往是无法成功的。

12、如果不带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看书本,就会成为书呆子。

13、扩展资料出自战国的《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4、” 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15、孟子谈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时,所举的例子是《尚书》中《武成》篇的内容,《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孔孟的时代也是有着极其权威性地位的。

16、因此,孟子这种对于权威著作,对经典保持独立思考,勇于怀疑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体现出圣贤人物的治学风范。

17、《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18、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

19、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20、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21、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2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尽信书,不如无书。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