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之间网归一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今日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的启示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实时皮亚杰把认识的发生和发展归结为两个主要方面,即认识形成的心理结构和认识结构与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
2、他认为每一个智慧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 即图式。
3、图式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4、同化是主体把客体纳入自己的图式中, 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
5、顺应是主体改造已有的图式以适应新的情境, 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
6、平衡, 指由同化和顺应过程均衡所导致的主体结构同客体结构之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适应状态[1]。
7、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机能。
8、儿童遇到新事物, 在认识过程中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 如果成功, 就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
9、反之, 儿童就做出顺应, 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去接受新事物, 直至达到认识上新的平衡。
10、儿童心理的发展, 实际上就是从低一级水平的图式不断完善达到高一级水平的图式, 从而使心理结构不断变化、创新, 形成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11、皮亚杰还把儿童认识的建构过程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 、前运算阶段( 2~6、7 岁) 、具体运算阶段( 6、7~112 岁) 、形式运算阶段( 112~14、15 岁) 四个阶段。
12、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是连续发生、紧密衔接在一起的。
13、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是在新的水平上把前一阶段进行改组, 并以不断增长的程度超越前一阶段。
14、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
15、虽然各阶段因各人的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可能提前或推迟, 但阶段的先后顺序是不变的, 而且人人都要经历这样的几个阶段。
16、皮亚杰是“ 活动教学法” 的积极倡导者。
17、他指出,儿童学习的真正基础是活动。
18、活动在儿童的智力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儿童的早期尤其如此。
19、不仅如此, 智力的发展也随着动作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以进行。
20、活动是儿童学习的真正基础, 是教学的真正起点, 活动应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21、 皮亚杰的理论和教育是密切相关的, 他对现代西方教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对于我国当前和以后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2、 ( 一) 教育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皮亚杰认为, 新的知识只有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才能被吸收。
23、因此, 教育的目标并不在于增加知识量, 而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24、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吸收和同化所学的知识, 要让他们去理解。
25、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应付考试, 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这将迫使学生主要依据记忆来学习。
26、记忆而缺乏理解, 其结果只能是既不能学到知识, 也没有促进智力的发展。
27、 ( 二) 教学内容应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皮亚杰提出了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 认为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
28、他认为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需要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才可能出现进一步的发展。
29、因此, 智力的塑造是有条件的, 它必须遵循智力发展的阶段来设计课程。
30、教学不能超越儿童的发展阶段搞拔苗助长, 教学设计只有在符合思维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加速思维的发展。
31、儿童的学习得有准备, 教材的结构和顺序要适应认知发展的先后次序, 学校课程教材的难度一定要配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 在确定课程的难度时要经过设计和实验并充分论证。
32、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 才能恰当地控制教材、选择介绍新知识的最佳时间、决定最可能成功的呈现方式、确定合适的教学速度。
33、简言之, 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应依据这些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活动。
34、 ( 三) 教学活动要不断打破学生已有的平衡状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皮亚杰强调认知发展是平衡不断建构的过程, 智力正是在有机体作用于环境( 同化作用) 和环境作用于有机体( 顺应作用) 两种机能作用下, 经过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不断循环往复, 才从低到高不断得以发展和丰富。
35、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不断打破学生已有的知识平衡状态, 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平衡,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的不断发展。
36、教师的教学, 一方面要提供与学生已有经验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 又要提供与已有经验相矛盾的内容。
37、这样, 既可以让学生巩固原有知识、经验, 又可以打破学生原有知识平衡状态, 让学生产生知与不知的矛盾,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矛盾的兴趣, 最终获得新的平衡状态。
38、只有这样, 学生的认知才能得到发展, 教学活动才更加有效。
39、 ( 四) 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皮亚杰的“ 图式” 理论或其建构主义, 从本质上阐释了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及其思维发展过程。
40、作为主体的学生, 在与外部环境( 或者说是教育环境) 不断地相互作用过程中, 增进了知识和思维的发展。
41、在这种相互作用, 学生构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是活动的主体。
42、“ 图式” 理论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的思想。
43、今天, 我们要进行素质教育, 就是要通过教育教学的优化、科学化来对学生施加影响, 全面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44、必须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
45、 ( 五) 教学应强调活动的重要性 皮亚杰关于“ 活动” 的理论对我们当前教育, 特别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优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46、皮亚杰认为, 活动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 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
47、也就是说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 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认知。
48、只是观察别人的活动, 包括教师的活动在内, 并不能形成新的认识结构。
49、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活动放在第一位。
50、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鼓励学生多动口、多动、多动脑。
51、特别是在儿童的教育中, 要让学生在活动中, 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学习。
52、教师应布置情景, 提供材料、工具和设备,让孩子自由操作、摆弄、试验、观察和思考, 自己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得出答案。
53、教育教学必须重视活动、研究活动、开展活动, 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
54、同时, 社会交往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通过社会交往可以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状态,促进智力与道德发展。
5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采用活动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建构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方法, 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56、 ( 六) 教育应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采用因材施教法 皮亚杰认为,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和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
57、儿童的成熟、经验和社会交往不同, 儿童会按自己的速度和自己的兴趣来学习, 这就会使有的儿童认知快些, 有些儿童慢些。
58、因此, 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考虑到这种差异性。
59、教学要重视个别儿童的兴趣, 了解他的认知发展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让每个学生都在符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接受教育, 按照各自的发展步调发展, 加强个别化教育。
60、 ( 七) 教育要重视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皮亚杰强调平衡是儿童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 证明了认知是主体在不断寻求平衡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能动性的结果。
61、他发现了自我调节在平衡中的作用, 指出儿童的认识活动始终离不开主体能动的调节作用。
62、主体在自我调节的平衡化过程中实现认识结构的连续更新和螺旋上升。
63、皮亚杰的平衡化目标在教学中的精神实质就是促进儿童逐步建构起具有创新功能的自我调节系统, 促进其主动有效的学习。
64、因而, 在现代教育改革中, 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不断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自我调节系统;必须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变化, 创设各种问题空间,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问题来加强对自身认知结构的监控和调节, 提高学生自我调控能力, 从而不断的更新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65、教育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 并培养学生对自己知识获取过程的监控、调节能力, 即“ 授之以渔”而不是“ 授之以鱼”。
66、【记得采纳】。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大家看了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