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什么关系_

时间:2024-10-11 12:48:14 来源:
导读 今天之间网归一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今日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什么关系_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

今天之间网归一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今日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什么关系_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实时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2、  哲学追求事物的真实,面对“白马非马”的论述,首先要明白其本意,不然会落入掩耳盗铃似的逻辑谬误。

3、这里“白马”就是白色的马,一种有特定属性的动物。

4、“马”就是马这种动物,是范围限定到“种”这一层次的一个生物类群的总称。

5、理解这一论述的关键在于理解其逻辑连词“非”,这里的“非”即“不是”,而“是”的含义是有多重的,其中有“属于”、“等同”等意思,也就有“包含于”和“等价于”的逻辑关系。

6、而“白马”的概念是属于“马”,但不等价于“马”的。

7、从心理学角度讲,“白马”的称谓在普适认知里暗示出它与“马”的联系,而“非马”的判断则违背逻辑惯性,让接受者加以注意,同时借助“巴纳姆效应”式的安慰原则读者自己对“非马”论述找到合理支撑,从而使常识和理性判断产生逻辑矛盾。

8、而且词语本身读来耳目一新,易记顺口,而且还有哲学韵味,能一定程度上显示运用者有思考的倾向,所以作为一个著名的诡辩哲学命题固定了下来且流传开来,实质上是哲学中逻辑学范畴里“语义谬误”的体现。

9、同时,哲学不否定“白马非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运用还有其它含义。

10、  公孙龙本人对"白马非马"的解说  中国古代论辩学者公孙龙论述"白马"之名有异于"马"之名的一个逻辑命题。

11、这一命题原是战国时齐国稷下辩士儿说最先提出的,但其史料没有保存下来。

12、后来公孙龙力倡"白马非马"之说,在《公孙龙子》一书中专有《白马论》一文,对这一命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

13、一些逻辑学者认为这一论证主要意思是:  ①"马"这一名是只命形不命色的;"白马"这一名是既命形又命色的。

14、但"马"之不命色并不是否定马有色,而只是强调"马"不取其确定的颜色,它实际上是包括各种颜色的。

15、"白马"之命色,是专取其确定的白色的,可以不包括黄色、黑色等非白色。

16、从逻辑上分析,"白马"与"马" 虽然具有马形的共性,却又有 "包括各色"与"仅指白色"的区别,这就从内涵上区别了"白马"和"马"这两个种属概念。

17、  ② "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

18、即黄马与黑马都可以标作马,但不能标作白马,因此求马与求白马是不能等同的。

19、即"马"中是包括黄、黑马的,"白马"中不包括黄、黑马,从而在外延上揭示了"白马"与"马"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20、公孙龙还在《白马论》中指出,"马固有色,故有白马",这就明确肯定了马中是包括白马的。

21、由此表明,公孙龙从类的种属关系上,承认"白马是(包含于)马"这一常识命题,并确定"白马"与"马"的区别不是排斥和全异的关系,而是种概念和属概念的关系。

22、  ③ 根据公孙龙的分析,"非"在"白马非马"这一命题中只是作 "有异"、"不等同" 解,并不作"全异"、"不包含于"解。

23、《迹府篇》也曾明确指出,公孙龙的 "白马非马",即是"异白马于所谓马" 之意。

24、因此,"白马非马"这一命题也明确揭示了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

25、但有些学者认为 "非"只是作 "不属于"或"全异于"解,"白马非马"就是指"白马不属于(全异于或不包含于)马",因而是一个割裂个别与一般的诡辩命题。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大家看了会喜欢。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