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如鼠的成语解释】“胆小如鼠”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胆小、懦弱,缺乏勇气。这个成语形象地将人的胆量与老鼠相比,强调其胆量之小,令人难以置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面对困难或危险时退缩不前的人。虽然“胆小如鼠”带有贬义,但在某些语境中也可以用于幽默或自嘲,以表达一种轻松的态度。
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胆小如鼠 |
拼音 | dǎn xiǎo rú shǔ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明者,见危而避,闻声而逃,若鼠之怯。” |
释义 | 比喻胆子非常小,没有勇气。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
近义词 | 胆战心惊、畏首畏尾、缩手缩脚 |
反义词 | 勇往直前、敢作敢为、英勇无畏 |
感情色彩 | 贬义 |
结构 | 动宾式 |
使用场景举例
1. 日常对话中:
“他连一点小事都不敢做,真是胆小如鼠。”
2. 文学作品中:
“面对强敌,他却像只胆小如鼠的小猫,躲藏起来。”
3. 教育场合:
“我们要培养孩子勇敢的精神,不能让他们变成胆小如鼠的人。”
总结
“胆小如鼠”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度胆小。它不仅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也反映了人们对勇气和胆量的重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冒犯他人。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它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