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敌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敌”字常用于表达对立、对抗或对手的概念。许多成语中都包含了“敌”字,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斗争与智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有“敌”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敌”字在成语中多表示“敌人”、“对手”或“对抗”的意思,常见于描述战争、竞争或矛盾的情境。这类成语往往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如“势均力敌”表现双方实力相当,“以卵击石”则形容力量悬殊的对抗。以下是部分常见带“敌”字的成语及其释义:
二、带“敌”字的成语一览表
成语 | 解释 | 出处/来源 |
势均力敌 | 双方力量相当,难分胜负 | 《后汉书》 |
以卵击石 | 用鸡蛋去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 | 《荀子·劝学》 |
同仇敌忾 | 共同仇恨敌人,齐心协力对抗 | 《左传》 |
患难与共 | 在困难时共同承担,不离不弃 | 《战国策》 |
知己知彼 | 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才能百战不殆 | 《孙子兵法》 |
攻无不克 | 攻打没有攻不下的城池,形容战斗力强 | 《史记》 |
战无不胜 | 战斗没有不胜利的,形容军队非常强大 | 《史记》 |
旗鼓相当 | 双方势力相等,不分上下 | 《后汉书》 |
剑拔弩张 | 形容紧张对峙,随时可能爆发冲突 | 《三国志》 |
无坚不摧 | 没有不被摧毁的,形容力量强大 | 《后汉书》 |
三、结语
以上成语不仅体现了“敌”字在汉语中的丰富含义,也展示了古人对于战争、竞争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掌握这些成语,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表达观点和情感。同时,这些成语也是中华文化中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