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什么意思】“二桃杀三士”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用来形容通过巧妙的手段,让原本势均力敌或互不相让的三个人因争夺利益而互相残杀。这个成语常用于比喻以小利诱使对手内斗,从而达到削弱对方、坐收渔利的目的。
一、成语来源
“二桃杀三士”最早见于《晏子春秋》。故事讲述的是齐国大夫晏婴(即晏子)为了除掉三位有功但桀骜不驯的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故意用两个桃子作为奖赏,让他们争抢。三人因争功而相互指责,最终自相残杀,全部丧命。
二、成语含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二桃杀三士 |
拼音 |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
出处 | 《晏子春秋》 |
释义 | 用两个桃子引诱三位勇士争抢,最终导致他们互相残杀。 |
引申义 | 用小利诱使对手内斗,从而达到消灭或削弱对方的目的。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权谋、策略,或形容因利益冲突而导致的内部斗争。 |
三、历史背景与人物
- 晏婴:齐国名相,以智慧和谋略著称。
-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勇猛的武士,曾为齐国立下大功,但性格骄横,不服管教。
- 事件经过:晏婴设计让三人争夺两个桃子,最终三人因争功而自相残杀。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语境中,“二桃杀三士”常被用来比喻:
- 通过制造矛盾,让对手之间产生内耗;
- 在团队或组织中,利用小利益挑起内部争斗;
- 警示人们不要因一时之利而失去理智,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五、总结
“二桃杀三士”不仅是一个古代的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深刻的权谋智慧。它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对利益的渴望和对荣誉的执着,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利益分配时,要更加理性与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