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原文及翻译】“人琴俱亡”出自《世说新语·伤逝》,是魏晋时期一个关于友情与悲痛的感人故事。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挚友的深切怀念和无法释怀的哀痛,体现了古人重情重义的价值观。
一、
“人琴俱亡”讲述的是王子猷(王徽之)得知好友戴逵(戴安道)去世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不顾一切地前往对方家中,看到昔日好友生前使用的琴,情绪崩溃,最终因悲伤过度而死的故事。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友情的重视与执着。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 王子猷和王子敬都病得很重,但王子敬先去世了。 |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 王子猷问身边的人:“为什么一点消息都没有?他已经死了。” |
语未毕,有载书来,言“王郎卒”。 | 话还没说完,就有送信的人来,说“王郎去世了”。 |
子猷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王子猷直接进入灵堂,坐在灵床上,拿起王子敬的琴弹奏,琴弦已经不协调,于是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人琴俱亡!” |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 他悲痛得昏厥了很久,一个多月后也去世了。 |
三、文化内涵与意义
“人琴俱亡”不仅是对友情的极致表达,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在古代,琴象征着高雅、志趣与人格,而“人琴俱亡”则意味着心灵的彻底崩塌。这种情感的描写,使得这个故事超越了简单的悼念,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友情与生命价值的重要象征。
四、结语
“人琴俱亡”虽短,却寓意深远。它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朋友,也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友情可以超越生死,成为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