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暴雨灾害调查报告】2024年夏季,宝鸡市遭遇了近年来罕见的强降雨天气,导致多地出现山洪、泥石流、道路中断、农田被淹等严重灾情。为全面了解此次暴雨灾害的影响,评估应急响应效果,并为今后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本次调查。
一、灾害概况
根据气象部门监测数据,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宝鸡市累计降雨量达到180毫米以上,部分区域超过250毫米,远超历史同期平均水平。此次暴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主要集中在凤翔区、陈仓区、岐山县和太白县等地。
二、灾害影响
本次暴雨对宝鸡市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灾害类型 | 受灾区域 | 受灾人口(人) | 房屋受损(间) | 农田受灾(亩) |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
山洪 | 凤翔区 | 12,000 | 850 | 3,500 | 2,800 |
泥石流 | 太白县 | 6,500 | 420 | 1,200 | 1,500 |
道路中断 | 全市多处 | — | — | — | 1,200 |
农田淹没 | 陈仓区 | 9,000 | — | 5,000 | 2,000 |
城市内涝 | 市区 | 15,000 | — | — | 1,800 |
三、应急响应情况
在暴雨发生后,宝鸡市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灾区,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市、县、乡三级联动,协调公安、消防、医疗、交通等部门协同作战,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 预警发布:提前3天发布暴雨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短信等方式广泛传播。
- 转移安置:共转移群众约2.5万人,设立临时安置点12个,保障基本生活物资供应。
- 抢险救援:出动救援人员3,000余人次,车辆500余台,清理塌方路段120余处。
- 灾后恢复:灾后一周内完成主要道路抢通,电力、通信基本恢复,农业和基础设施修复工作有序推进。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尽管本次暴雨灾害应对较为及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预警系统仍需完善:部分偏远山区预警信息传递不及时,影响群众撤离效率。
2. 基层应急能力不足:部分乡镇缺乏专业救援力量,灾后恢复速度较慢。
3. 防洪设施老化:部分河道堤坝年久失修,抗洪能力不足。
建议如下:
- 加强山区地质灾害监测,提升预警精准度;
- 提高基层应急队伍专业化水平,定期开展演练;
- 加大财政投入,加快防洪工程改造和建设;
- 推动建立全民防灾意识教育机制,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五、总结
此次宝鸡市暴雨灾害虽然给当地带来了较大的损失,但也暴露出城市和农村防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通过此次事件,政府和相关部门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今后构建更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应进一步强化预警机制、提升应急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和乡村的抗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