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出类拔萃是什么意思】“出类拔萃”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某一方面表现非常出色,超越了同辈或同类人。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尤其在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才华或成就时。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出类拔萃 |
拼音 | chū lèi bá cuì |
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
释义 | 超出同类,高出众人之上,形容人的才能、品德、成绩等非常突出。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优秀程度,常作谓语、定语。 |
近义词 | 鹤立鸡群、卓尔不群、超群绝伦 |
反义词 | 泛泛之辈、平庸无奇、才疏学浅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出类拔萃”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为:“出于其类,拔乎其萃。”意思是说,一个人能够从同类中脱颖而出,达到更高的层次。后来,这句话被简化为“出类拔萃”,成为固定成语。
在古代,“出类拔萃”多用于形容有德之人或杰出人才,如贤臣、名士等。随着语言的发展,现在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更广,可以用于各种领域,如学习、工作、艺术、体育等。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学习 | 他成绩优异,是班级中出类拔萃的学生。 |
工作 | 她在公司表现突出,堪称出类拔萃的员工。 |
艺术 | 这位画家的作品风格独特,属于出类拔萃的代表。 |
体育 | 他在比赛中发挥出色,是队伍中的出类拔萃者。 |
四、注意事项
- “出类拔萃”强调的是个体在群体中的卓越表现,不能用于形容整体。
- 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用错场合。
- 该成语偏书面化,适合正式写作或演讲中使用。
五、总结
“出类拔萃”是一个褒义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某个方面非常优秀,远超常人。它源于经典文献,经过长期使用,已成为现代汉语中表达“优秀、卓越”的常用词汇。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掌握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都能让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