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缪是什么意思】“绸缪”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古代文学或成语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原意是指修补、加固,后来引申为事先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的意思。在现代语境中,“绸缪”多用于形容对未来的规划和准备,强调未雨绸缪的重要性。
一、
“绸缪”一词源于《诗经》中的“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意思是趁着天还没下雨,就修好门窗,防止风雨侵入。因此,“绸缪”常用来比喻提前做好准备,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现代汉语中,“绸缪”虽然不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中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它强调的是预见性和主动性,是一种积极应对未来挑战的态度。
二、表格:绸缪的含义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古文常用) |
本义 | 修补、加固;原指修补房屋的缝隙 |
引申义 | 提前准备、防患未然 |
出处 |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表示未雨绸缪 |
近义词 |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预先准备 |
反义词 | 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事后补救 |
例句 | 他早有绸缪,所以这次危机来临时并未慌乱。 |
三、结语
“绸缪”虽非日常口语常用词,但其背后蕴含的智慧值得我们借鉴。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前瞻性思维,做到“绸缪”于未雨之时,才能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