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而出的意思是什么】“脱口而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说话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直接说出内心的想法或话语。这个成语多带有口语化、随意的意味,有时也带有一点轻率或不够谨慎的含义。
一、
“脱口而出”原意是指“从口中直接说出来”,引申为人在情绪激动、思维快速或无意识的情况下,不加思考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或言语。这种行为可能源于紧张、兴奋、愤怒等情绪,也可能是因为对某事非常熟悉,以至于无需思考就能说出。
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既可以是褒义,表示一个人反应快、直率;也可以是贬义,表示说话不加考虑、冒失。因此,具体语境决定了这个成语的褒贬色彩。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脱口而出 |
拼音 | tuō kǒu ér chū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 |
含义 | 不加思考地直接说出话来 |
出处 | 现代汉语常用成语,无明确古籍出处 |
用法 | 常用于描述人说话不加思索的状态 |
近义词 | 一语道破、随口说出、不假思索 |
反义词 | 三思而后行、犹豫不决、深思熟虑 |
例句 | 他听到好消息后,脱口而出:“太棒了!” |
褒贬色彩 | 可褒可贬,视语境而定 |
使用场景 | 日常对话、文学作品、口语表达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使用“脱口而出”时要注意语境。如果想表达一个人反应迅速、性格直率,可以用作褒义;如果想指出某人说话不够慎重、容易得罪人,则可用作贬义。
总之,“脱口而出”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能准确传达出一种“未经思考就说出”的状态,适用于多种场合,但需注意语气和语境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