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舌如簧词语意思】“巧舌如簧”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口才极好,能言善辩,但有时也带有贬义,暗示其说话浮夸、不切实际。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都较为常见,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运用和避免误用。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巧舌如簧 |
拼音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出处 | 《诗经·小雅·桑扈》:“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
释义 | 形容人说话动听,能说会道,但往往带有虚伪或花言巧语的意味。 |
近义词 | 能言善辩、口若悬河、伶牙俐齿 |
反义词 | 呆若木鸡、笨嘴拙舌、沉默寡言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善于辞令,但可能带有贬义 |
二、词语解析
“巧舌”指的是舌头灵活、能说会道;“如簧”则是比喻说话像乐器中的簧片一样动听。整体上,“巧舌如簧”强调的是语言的技巧性和表现力,但在语境中常常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表示说话者虽然口才出众,但内容可能并不真实或缺乏实质。
在现代汉语中,“巧舌如簧”既可以作为褒义使用,比如称赞某人的口才;也可以作为贬义使用,批评某人只会花言巧语,没有真才实学。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正面评价 | 他在辩论赛上表现得巧舌如簧,赢得满堂喝彩。 |
贬义使用 | 那个推销员巧舌如簧,让人难以分辨真假。 |
文学作品 | 他虽巧舌如簧,却始终无法打动对方的心。 |
四、总结
“巧舌如簧”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既体现了语言的魅力,也提醒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语气。在不同的场合下,它可以是褒义的赞美,也可以是贬义的批评。因此,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情感与态度。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形式的展示,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巧舌如簧”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