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虎吞狼的词语解释】“驱虎吞狼”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围宋,宋人告急。晋侯使解扬如宋,使与楚讲和。楚人弗许,遂使宋人出战,驱虎吞狼。”原意是用老虎去制服狼,比喻利用一个敌人去对付另一个敌人,达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目的。
这个成语常用于政治、军事或策略性行为中,表示通过巧妙地利用敌对势力之间的矛盾,使他们互相争斗,从而削弱双方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在现代语境中,也常用来形容某些国家或组织之间通过挑动冲突来实现自身利益的行为。
词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驱虎吞狼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原意 | 用老虎去制服狼,比喻利用一个敌人去对抗另一个敌人 |
现代含义 | 指利用一方去牵制另一方,使其内耗或互相斗争 |
使用场景 | 政治、军事、外交、策略等 |
近义词 | 以夷制夷、借刀杀人、分化瓦解 |
反义词 | 合作共进、团结一致、同仇敌忾 |
举例说明
- 历史背景:春秋时期,晋国为了对抗楚国,曾利用郑国与楚国之间的矛盾,让郑国与楚国发生冲突,从而减轻了晋国的压力。
- 现代应用:在国际关系中,某些国家可能通过支持某一势力来牵制另一国,避免直接冲突,达到战略平衡。
注意事项
“驱虎吞狼”虽然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但其背后往往伴随着道德和伦理上的争议。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局势失控,甚至引发更大的冲突。因此,在实际运用时需谨慎权衡利弊,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驱虎吞狼”不仅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更是一种复杂而现实的策略思维。理解其内涵,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做出更加理性和长远的判断。